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讲座回顾 | 克罗教授“文学符号学——论尤里·洛特曼理论中的文本接受问题”

发布日期:2024-10-24 浏览次数:69


10月18日晚,匈牙利厄特沃什·罗兰大学斯拉夫与波罗的语言学研究所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国际符号学硕士项目及俄罗斯文学比较研究博士项目负责人西沃什内·卡塔琳·克罗教授,受邀为俄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文学符号学——论尤里·洛特曼理论中的文本接受问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王旭老师主持,吸引了十余名俄语系硕博研究生同学的积极参与。

克罗教授首先深入探讨了文本接受的定义、相关问题及研究方法,这些内容与洛特曼理论构建中的统一原则高度契合。她阐述了文本接受问题在当代文学艺术与符号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该领域为何未受到足够关注。


随后,教授详细介绍了文本接受的核心——读者如何阅读与理解的问题。她从科学语境中的洛特曼(Lotman in Context)、关键概念中的洛特曼(Lotman in Concepts)、对话中的洛特曼(Lotman in Dialogue)三方面,对洛特曼的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在科学语境中,她探讨了洛特曼理论的背景与框架;在关键概念部分,详细解读了洛特曼关于文本、文化、交流、建模、英雄形象、空间、图像等核心概念的独特见解;在对话中,将洛特曼的理论与过去和未来的思想进行了对比,深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界将洛特曼创作阶段划分为两段(20世纪60—70年代前为结构主义时期、70年代后为符号学时期)的说法,克罗教授表示自己并不完全认同。她认为,如果我们深入洛特曼的作品,仔细探究他研究传记的主要阶段,那么一个全新的后结构主义者(或传播者与对话者)洛特曼的形象将更加鲜明。她指出,所谓的“彻底改变”其实是一种新的强调和注意力的转移,是表达思想的新方式。后期的洛特曼秉持着科学系统的开放性,从时期化角度审视元语言(метаязык в перспективе периодизации),这一观点与纳•阿•科瓦廖娃教授的看法不谋而合。



在讲座中,克罗教授还详细阐述了文学符号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她指出,研究文学符号学通常有四个途径:俄国形式主义者研究文本的结构方法、遵循历史线的研究、符号学方法以及跨媒介叙事学(трансмедийная нарратология)。她特别强调了符号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它提供了普遍的理论框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产生和文化成果的构建。


此外,克罗教授还深入解读了洛特曼关于文化自我交流功能的理论。她以文学体裁改编成电影为例,说明了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她还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梳理了电影《白痴》的构思,深入剖析了其中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系统。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克罗教授指出了洛特曼对于艺术文本的定义:其一为艺术文本具有美学功能,能够提升语义组织性(повышение 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й организованности);是文本的本体(онтология текста),建立在读者/文化的接受上;同时,它也是安置于语义的读者装置(установка читателя на семантику),通过组织性、信号和文本自我组织性质的意义(через организованность, сигналы и знание самооргазизующего характера текста)来发挥作用。从这个观点出发,任何文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都能够发挥审美功能,而当我们将文本视为艺术作品时,原则上任何元素(甚至包括意外的错误)都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克罗教授针对多语性、跨媒介交流、文本与符号系统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她的回应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更激发了大家对文学符号学和洛特曼理论的深入思考。


本次讲座不仅为俄语系师生提供了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的机会,也加深了大家对文学符号学和洛特曼理论的理解。相信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这些宝贵的观点和见解将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