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讲座回顾丨科瓦廖娃教授“俄罗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4-11-01 浏览次数:165

10月15日至10月21日,俄罗斯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Н.А.科瓦廖娃教授受邀为俄语系师生开展题为“俄罗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的系列讲座,活动由王旭老师主持,俄语系十余名硕博研究生同学共同聆听讲座。


第一场讲座中,科瓦廖娃教授主要引导同学们探讨了媒体融合时代创新型技术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讲座伊始,教授介绍了在对外俄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如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МАПРЯЛ)和《俄语在国外》(«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за рубежом»)杂志等,并进一步阐释了目前对外俄语研究的概念、主导原则与发展历程。随后,教授以“创新”这一概念为引,强调其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对近年来融媒体、互联网等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指出:采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随后,教授详细讲解了项目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创新方法,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通过语音助手“Алиса”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对外俄语教学官网等具体案例,教授进一步展示了创新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情况。在本场讲座最后,教授鼓励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应用这些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俄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场讲座中,科瓦廖娃教授以纵、横向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МАПРЯЛ)在俄语与文化推广中的角色作用。教授首先纵向介绍了МАПРЯЛ的发展历程与各届大会的研究重点,教授指出,随着数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协会见证了教育方法的显著变化:从行为主义的训练方式,到以沟通交流为主的教学重点,再到如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МАПРЯЛ在每个阶段都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引入线上教学、在线协作及其他创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推动对外俄语教学的发展。随后,科瓦廖娃教授将视角转至现当代,展示了МАПРЯЛ在教材出版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如为塔吉克斯坦编写俄语文学教材,以及推出应用程序TORFL GO等。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与新兴技术的崛起,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协会与时俱进,有效通过技术手段和国际合作推动了俄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第三场讲座中,科瓦廖娃教授围绕19世纪俄罗斯书信功能-体裁演变这一主题展开了详细讲解。教授着眼于“书信”的概念,介绍了俄罗斯书信文化的发展脉络,并强调书信符合时代背景、主体认知与价值体系认知的功能。教授指出,随着时代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的自我意识在书信中逐步显现,书信的语言和相关问题逐渐趋向口语化和个性化,并形成了考量书信文学创作的主题参数 (тематические параметры)。教授以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大家的书信风格为例,梳理了书信多样的分类方式,并详细阐释了基于主题参数的分类:友人信件(дружеское письмо)、沙龙信件(салонное)、家庭通信(семейное)与公文信件(деловое)。随后,教授带领同学们研读具体的信件,并分别概括了各类书信的内容特征与文体风格,总结了19世纪以来俄罗斯书信功能-体裁的演变进程。最后,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信函与传统信件的比较分析,教授进一步强调,传统与新兴的书信形式都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社会地位、交流方式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科瓦廖娃教授在第四场讲座延续了上一场讲座的书信主题,聚焦契诃夫书信中的语言策略向同学们展开讲解。教授由策略(стратегия)一词的定义入手,引入了语言策略(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的概念,详细介绍了书信的语言参数(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параметры)与超语言参数(экстра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параметры)概念,语言参数包括言语结构和语义(речев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и семантика)、词汇-成语和语法手段(лексико-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е средства)、风格内涵(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ие коннотации)、模态-言语特征(модусно-диктуальна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非语言参数包括作者的意图和言语表达(интенции и иллокуции автора)、现存事实的选择(отбор фактов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сти)、情境信息的类型(типы ситуативных сообщений)、作者对现存事实的艺术组织(режиссера автора)。并说明了书信中包含于语言参数中的模态-言语特征,以其主观模态特征为核心,强调书信主体的主观价值。此外,教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信件的话语模型(дискурсная модель),并解释道,语言策略得以实现正是基于文本与语境的紧密联系,信件双方基于复杂的情境,不仅构建了文本意义,还创建了他们对此情境的思考模式。接着,教授通过分析契诃夫的书信实例,展示了信息传递、激励、请求、建议、警告等语言策略在文本中的运用方法,由点到面,进而指出,在现代媒体实践中,语言策略仍然是文本的核心,彰显了言语的重要作用。契诃夫的书信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语言策略研究的宝库,这些策略在现代媒体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一场讲座中,科瓦廖娃教授首先讲解了创新的概念,继而引出本次讲座契诃夫书信中的语言创新主题。在介绍实例前,科瓦廖娃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语言学两大世界图景——概念世界图景与语言世界图景的相关定义,并解释了契诃夫在语言世界图景范畴中创新语言(特别是成语)的原因。随后,教授展示了生成和转化成语语义的八种方法,如语义重构、合并、句法结构转换等,并辅之以契诃夫书信文本中的丰富例证,例如:契诃夫将«сорваться с языка»改编为 «сорваться с пера», 又将«бить по карману»改编为«хлопнуть по карману»。最后,科瓦廖娃教授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简洁化,成语等语言单位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少见,研究契诃夫对成语及其对语言的创新也在提醒我们要有意识地寻找并保留语言中的积极因素,这也正是比较19世纪和现当代俄语语言的意义。


讲座结束后,科瓦廖娃教授为同学们安排了两场答疑活动。答疑会上,同学们积极向教授请教中俄教育模式、对外语言教学政策、语言创新方法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问题,教授为同学们一一耐心解答。兴致所起,科瓦廖娃教授又为同学们系统介绍了修辞学委员会(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ая комиссия)的发展历程与往届大会主题内容,鼓励同学们维护语言的修辞学传统,同时探索新方向,为语言发展作出贡献。


 至此,“俄罗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系列讲座落下帷幕,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不仅拓宽了对书信遗产与对外俄语教学等领域的了解,更进一步增强了对俄罗斯文学和中俄教育与文化比较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教授的讲座内容与案例十分丰富,激发了大家对书信作品、语言创新等方向的研究兴趣,也启发了大家对新兴技术影响下的传统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将努力传承语言文化,不忘根本,守正创新,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